花鸟绘时代 妙笔铸风华贵海国际
张淑敏
山东高唐,这片滋养了李苦禅、孙大石等书画巨匠的土地,孕育了画家赵安民。他以笔墨为舟,在传统长河中溯寻根脉,于时代浪潮里激荡创新,其写意花鸟画熔铸传统骨血与时代精神,让自然生机与个性锋芒在宣纸上交响共鸣。深耕画坛四十余载,他正以独特的艺术语言,铺展属于这个时代的花鸟长卷。
赵安民的艺术求索,始于对传统的深度敬畏。自幼浸染书画氛围,求学于山东师范大学时,得张鹤云、丁守原等名师亲授,奠定扎实笔墨根基。他视传统为中国画的精神命脉,数十载研读《中国绘画史》,与吴昌硕、齐白石、潘天寿、李苦禅等大师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:从吴昌硕的雄强笔力中提炼线条筋骨,于齐白石的“似与不似”中领悟写意哲思,在潘天寿的奇险构图中破解布局奥秘,从李苦禅的苍劲墨韵中触摸大写意魂魄。
他践行李可染“打进去、走出来”的箴言,临摹时追求“形神兼备”。观吴昌硕“以书入画”,便将石鼓文的雄浑融入藤蔓勾勒;悟齐白石“妙在取舍”,便在花鸟造型中提炼极简却精准的线条。这种对传统的重塑,让他的笔墨既有古典的醇厚,又暗含现代审美意识——如陈酒新瓶,古韵中流淌着时代芬芳。他深知,传统的生命力在于流动,唯有将经典化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,笔墨才能随时代生长。
展开剩余80%赵安民深信,自然是最好的老师。二十余载,他背着写生本走遍大江南北:西双版纳的藤蔓攀援如律动的五线谱,太行山区的草虫振翅似跳动的音符,江南水乡的荷叶翻卷如凝固的浪花。他以“沉浸式观察”练就“目识心记”的本领,无需对景描摹,便能将花鸟神韵定格宣纸。笔下麻雀灵动,源于无数次凝视其啄食时尾巴翘起的弧度;八哥机警,来自默记其头颈扭转的动态——他是自然生灵的解读者,而非复印机。
《秋入幽谷》中振翅山雀的羽毛张力与尾羽平衡感,是山涧边数小时静候的收获;《幽谷清籁》里小鸟相顾的微妙眼神,是他百余次速写的结晶。他将“师法造化,中得心源”奉为信条,让作品摆脱刻板摹写,成为自然生命力的诗意抒发。每一片叶脉、每一朵花蕊,都流淌着对万物的深情,让观者在笔墨间感受到自然的呼吸。
线条是赵安民笔墨语言的显著特征。他将书法艺术造诣融入绘画,让每根线条成为个性的延伸:中锋如君子端方,立骨铸魂——《松鹰图》中鹰爪勾勒刚劲如铁,力透纸背;侧锋似流水激石,跌宕生姿——《藤花图》里藤蔓缠绕灵动如舞,虚实相生;逆锋若老树盘根,苍劲斑驳——《古柏图》中树干皴擦沧桑如刻,尽显岁月痕迹。
画花瓣时,他以细笔中锋勾勒边缘,再以侧锋皴染肌理,刚柔并济中见精微;画枝干时,借鉴隶书“蚕头燕尾”笔法,顿挫间显筋骨。线条不仅是造型手段,更是情感载体:画梅枝如铁骨铮铮,写兰叶似清风徐来,每一道顿挫、每一次提按,都蕴含着他对艺术的执着。这种将书法意趣与绘画造型深度融合的探索,让线条成为其作品辨识度极高的艺术符号。
墨色与色彩的交响,是赵安民另辟的蹊径。他深谙“墨分五色”之妙,更善用色彩激活水墨的现代张力。《霜重叶红》中,浓墨皴擦山石如岁月年轮,淡墨晕染远山似轻纱梦境,朱砂点染枫叶如跳动火焰,墨的沉厚与色的明丽形成强烈张力,既保留水墨氤氲,又注入现代视觉冲击。
他首创“色墨互渗法”:石青与墨绿在宣纸上自然晕化,生成晨露浸润花瓣的通透感;赭石调和焦墨写枝干,让老干既有沧桑感又不失鲜活气息。这种“以墨显色,以色醒墨”的技法,打破传统水墨的单一氛围,让画面层次丰富如交响乐——重墨如低音沉稳,淡彩似高音清亮,中间色阶如和弦流转,赋予传统水墨新的时代韵律。
赵安民的构图,是对传统花鸟画的“空间革命”。他摒弃折枝画的孤立视角,将花鸟置于宏大自然场景中:《香借清风满乾坤》里,盛放牡丹占据画面三分之一,背景淡墨渲染浩渺空间,留白处似清风拂过,蝴蝶从画幅边缘翩然飞入,打破边框限制,让花鸟与天地对话。他善用“疏密辩证法”:前景繁花密不透风如盛世繁华,中景枝叶疏可走马似宁静港湾,背景留白虚若无物却以云气勾连,构建生机盎然的整体空间。
《芦荡栖禽图》中,三分之二画幅以狂草笔法挥写芦苇荡,纵横苇秆间水鸟或啄食、或惊飞,天地辽阔与生命灵动形成震撼对比;《荷塘清趣》里,荷叶铺展至画幅边缘,荷花没骨晕染,水下游鱼隐约可见——花鸟不再是文人案头清供,而是自然生态的有机部分。这种“开放式构图”与“大花鸟”境界,让花鸟画从“小情趣”走向“大境界”,成为时代精神的精神写照。
面对商业浪潮,赵安民选择“逆行”。工作室里,四壁挂满未完成的草图,案头堆满修改画稿,墙角废宣纸堆成小山——他笑称这是“艺术的必经之路”。“画了四十年,越画越觉得要学的太多。”这份谦逊背后,是对艺术的虔诚。他拒绝流水线创作,每幅作品必经“写生—构思—打稿—推翻—重构”的循环,有时为一朵花的姿态推敲数十次,为一块墨色层次调试半日。这种精益求精,在快节奏的当下尤为珍贵。
作为文化传播者,他将画笔化作桥梁:赴日韩办展时,以《梅兰竹菊四屏》展现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,让海外观众感受中国精神;投身基层美术教育时,不教技巧而重“心法”,强调“先修胸中之丘壑,再求笔底之风华”。他深知,艺术家的使命不仅是创作,更要让传统艺术在时代土壤中扎根,让更多人领略中国画的魅力。
赵安民的艺术之路,是持续的“破界”与“重构”:破传统程式之界,让笔墨与时代和鸣;破题材局限之界,让花鸟与自然共生;破个人功名之界,让艺术与文化同频。他的作品证明:真正的创新,是让千年笔墨在时代意境中重新发声;真正的风格,是生命体验与文化根源的自然流淌。
当他的笔尖再次触碰宣纸,展现的不仅是花鸟形态,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象——传统与现代的和鸣,自然与心灵的共振,一位艺术家以数十年光阴,为写意花鸟画书写的时代诠释。愿这妙笔风华,继续在岁月长河中绽放,成为连接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的艺术参照,引领更多人走进中国花鸟画的美妙世界。
2025年5月8日淑敏于杭艺斋
画家简介:赵安民,1958年生于山东高唐。原山东省美协主席团成员、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,聊城市美协主席。现任聊城市美协名誉主席,东昌书画院院长,山东当代花鸟画院副院长。曾应邀于日本东京、韩国首尔等地进行文化交流,并举办画展。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性美展,并有获奖。
作者简介:张淑敏贵海国际,1966年生人,杭艺斋主人,酷爱书画收藏,擅长美术评论。在《中国书画报》《收藏与投资》《大众网》《联合网》发表文章百余篇。
发布于:山东省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